中交建:2024年营收7682亿 新签合同1.88万亿 新兴业务增长46% 盈利承压
发布日期:2025-04-12 13:49 点击次数:179
核心要点总结
营收结构变化: 2024年营收达7,68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其中境内收入同比微降,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6.3%至1,347.80亿元,占比17.5%。完成年度目标的94%。
盈利指标承压: 毛利下降2.1%至926.03亿元;营业利润微增0.9%至393.07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3.6%至238.54亿元(受永续债利息等影响,用于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的净利润为225.76亿元);净利润率降至3.1%。特许经营权项目报告期内录得净亏损23.40亿元;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录得亏损32.21亿元。
每股收益下降: 每股基本盈利为1.40元,低于2023年的1.45元。
新签合同强劲: 全年新签合同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年度目标的95%,主要来自境外、城建、水利、能源工程。
投资策略调整: 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按公司股比确认合同额1,293.8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8.0%;全年资本性支出同比减少28.3%至307.51亿元,其中BOT项目投资减少39.2%。公司强调坚持“价值投资”。然而,年末资本性支出承诺(主要为特许经营资产)大幅增至1,141.59亿元(2023年末:531.01亿元)。
业务结构分化: 基建建设业务营收增2.2%,但毛利率降至10.9%;基建设计营收降23.3%,但毛利率升至20.0%;疏浚业务营收增11.1%,分部营业利润增24.0%;其他业务营收大增34.6%(含祁连山水泥重组因素)。
新兴业务爆发: 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7,053.47亿元,同比大增46.4%;其中水利项目增长109.8%,能源工程增长146.4%(含海上风电新签155.33亿元),农林牧渔工程增长248.3%。
海外业务扩张: 海外新签合同额3,597.26亿元(约5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新签合同总额19%,非洲地区贡献最大。
在手订单充裕: 截至年底,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额达3.49万亿元。
资产盘活创新: 成功发行安江高速ABS(49.56亿)、九永高速ABS(22亿)、武深高速嘉鱼北类REITs(41.88亿)等产品,总规模超百亿;推进地方化债工作。
财务杠杆微升: 资产负债率升至74.8%(2023年:72.7%);净负债权益比率升至49.1%(2023年:46.6%);总借款增至5,863.23亿元。年末有4,281.82亿元资产用于借款抵押。
营运资金承压: 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798.83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总额增至6,099.51亿元(2023年:5,384.50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总额增至6,982.84亿元(2023年:6,175.24亿元);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62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增至221天;董事认为基于现金流预测及可用授信,未来12个月能履行到期负债。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微增至125.06亿元。
研发投入加大: 研发开支259.98亿元(财务报表口径),占营收比例约3.4%。税前利润中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影响达14.01亿元。
股东回报: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6161元(含税),连同已实施的中期分红,全年拟派息总额49.11亿元,每股0.30166元,占归母净利润(按中国会计准则孰低)约21%。
2025年目标: 新签合同额增速不低于7.1%,收入增速不低于5.0%。
新闻稿
标题:中交建2024年营收近7700亿 新签合同1.88万亿 新兴业务飙升46% 盈利承压 投资承诺剧增
北京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 股票代码: 01800) 近日公布其2024年度业绩。财报显示,这家基础设施巨头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下,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新签合同额的强劲表现,尤其新兴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同时面临盈利能力下滑、营运资金压力以及未来投资承诺大幅增加的情况。
根据公告,中交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682.4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7%。值得注意的是,增长主要由境外业务驱动,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6.3%至1,347.80亿元,占比提升至17.5%,而境内收入则同比略有下降。公司将此增长归因于服务国家战略、狠抓现汇市场以及各业务板块的推进。营业利润为393.07亿元,同比微增0.9%。
然而,盈利能力指标显示出压力。全年毛利同比下降2.1%至926.0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8.54亿元,同比下降3.6%,净利润率从3.3%降至3.1%。财报附注显示,已进入运营期的特许经营权项目在本报告期内合计录得净亏损23.40亿元,同时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亦录得32.21亿元亏损,对利润形成拖累。
每股基本盈利从上一年的1.45元降至1.40元。计算该指标时,从归母净利润中扣除了包括永续证券利息12.31亿元在内的项目。尽管利润数据承压,但公司新签合同额的表现为未来增长提供了支撑。全年新签合同额达1.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完成了年度目标的95%。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高达3.49万亿元。
财务表现与投资转向:盈利承压 营运资金趋紧 投资承诺猛增
财报显示,中交建2024年营收保持了1.7%的增长,但毛利下滑2.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6%。公司主动调整投资策略,坚持“价值投资”,2024年按公司股比确认的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同比大幅下降38.0%。全年实际资本性支出也同比减少28.3%至307.51亿元,其中BOT项目投资下降39.2%。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年末,公司的资本性支出承诺(已订约但未发生)飙升至1,141.59亿元,远高于2023年末的531.01亿元,其中绝大部分(1,118.27亿元)是针对无形资产——特许经营资产,暗示未来在特许经营项目上的投入可能大幅增加。同时,公司加大资产优化力度,报告期内成功发行ABS、类REITs等产品盘活存量资产超百亿。营运资金压力加剧,年末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达798.83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总额增至6,099.51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总额也增至6,982.84亿元。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62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维持在221天的高位。财务杠杆有所上升,资产负债率增至74.8%,净负债权益比率升至49.1%,年末用于借款抵押的资产账面价值达4,281.82亿元。
新订单结构分化:新兴与海外强劲 传统路桥承压
全年1.88万亿元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7.3%)结构呈现明显分化。基建建设业务整体新签合同额1.70万亿元,同比增长9.1%,主要由城市建设等项目(新签9,768.56亿元,+23.2%)和境外工程(新签3,446.44亿元,+16.8%)驱动。然而,传统业务面临挑战,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同比显著减少21.2%至2,751.88亿元,境内铁路建设新签额同比下降56.0%。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5.9%至526.46亿元。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2.7%至1,160.17亿元,但其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分部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4.0%。
新兴业务爆发式增长 打造“第二曲线”
中交建新兴业务成为财报最大亮点,被视为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全年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达7,053.47亿元,同比激增46.4%。细分领域增长迅猛:水利项目新签合同额764.09亿元(同比增长109.8%),斩获重庆向阳水库、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能源工程类项目新签合同额813.84亿元(同比增长146.4%),其中海上风电新签155.33亿元,中标华能山东、大唐海南儋州海上风电及广东廉江光伏等项目;农林牧渔工程类项目新签合同额85.05亿元(同比增长248.3%)。公司明确聚焦海上风电、水利水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
海外市场稳步拓展 非洲贡献突出
尽管国际局势复杂且国内收入微降,中交建海外业务依然实现稳健增长,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2024年,公司实现境外营业收入1,347.80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年新签海外合同额3,597.26亿元人民币(约51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的19%。从区域分布看,非洲地区新签合同额最高,达1,381.89亿元,其次是亚洲(除港澳台)地区966.84亿元。报告期内新签了肯尼亚加里萨-伊西奧洛标轨铁路、澳大利亚墨尔本雅拉有轨电车运维、沙特未来城OXAGON港等重要项目。公司提及正谋划“公司国际化3.0”的迭代升级。
科技创新驱动 研发投入持续
中交建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地位,2024年研发开支达259.98亿元(财务报表口径),占营业收入比例约3.4%,该项支出在税前利润计算中带来了约14亿元的加计扣除优惠。公司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公司在盾构装备制造方面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并积极布局深地深海、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并重
中交建表示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和股东回报。在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后,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6161元(含税)。连同中期股息,全年拟派发现金股息总额约49.11亿元人民币(每股0.30166元),约占按中国会计准则孰低原则计算的归母净利润的21%。公司计划综合运用现金分红、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与估值。
风险与展望:关注宏观压力 设定增长目标
财报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提及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指出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面临压力。年末呈现的负向营运资金状况以及大幅增加的资本承诺是未来关注点。公司将加强宏观研究,紧跟国家战略,推动新兴产业增长。展望2025年,中交建设定了新签合同额增速不低于7.1%、收入增速不低于5.0%的目标。公司将2025年定位为“高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风险防控(强调严控投资总量)及国际化升级等方面寻求突破。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